第21屆《國際民族藥理學會》年會 20餘國參與中國醫藥大學舉辦四天
【特派員柯朝枝報導】 為發展國際尖端的醫療研究、解決重大的醫學難題,將傳統醫藥的轉譯研究到抗冠防疫的臨床實際應用的方法發揚到全世界,首次在台灣舉辦的《國際民族藥理學會》世界年會,2022年5月29日在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開幕連續舉辦四天,由王陸海副校長與中醫學院顏宏融院長擔任大會共同主席,有來自英國、德國、希臘、奧地利、義大利、美國…等20幾個國家57位的專家學者發表專題演講,聚焦的主題為傳統醫藥轉譯研究到抗冠防疫之應用,透過線上與實體並行的方式進行,總共300餘人參與盛會。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開幕致詞時表示,中國醫藥大學60多年來致力於中醫藥的研究,生技領域的研究,資源豐沛,建構了全世界最大的中醫藥資料庫、擁有最堅强並最完整的中醫藥藥物研發專家的陣容,在中醫藥領域研究成果SCI論文之數量、品質與被引用次數皆位居台灣全國的醫學大學的首位,全世界排名前十名;同時與國際的名校及世界級的機構接軌,發展尖端的醫療研究、解決重大的醫學難題。本次大會以「傳統醫藥轉譯研究到臨床應用」為主題,正契合中國醫藥大學在疫情期間發展對抗新冠病毒的精準治療以落實中國醫藥大學被賦予研究型大學的社會責任。

據了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帶領的抗冠科研團隊,在全球科學家加緊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關鍵時刻,將靶向治療癌症的策略與觀念應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研究,日以繼夜在上千種小分子化合物中進行篩選,找到了抑制冠狀病毒複製的核心蛋白酶,此一重量級研究成果榮登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癌症研究雜誌》,讓中國醫藥大學站上世界學術舞台發光發熱 !

洪明奇院士及陳曄教授帶領中醫大抗冠醫療團隊的創新研究成果,名為「廣譜抗冠狀病毒藥物抑制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結構解析」(Structural basis of SARS-CoV-2 main protease inhibition by a broad-spectrum anti-coronaviral drug),發表在《美國癌症研究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這篇論文還被該雜誌選為當期的封面,備受到國際學術與醫療機構的高度關注。
這項研究成果是中醫大跨領域科研團隊繼日前發現了能夠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活性的抑制劑:他非諾喹(TFQ),再接再厲的新突破,對於進一步的人體臨床試驗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證據,並且幫助台灣在抗疫學術領域奠定國際性的地位!

中國醫藥大學指出,2022年第21屆的《國際民族藥理學會》年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thnopharmacology) ,是1990年創會以來第一次在台灣舉辦,年會邀請到中國醫藥大學林昭庚董事、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曾梓展局長、衛生福利部黃怡超司長、科技部生科司陳鴻震司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柯富揚理事長、台中市中醫師公會戴志龍理事長、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呂愛平院長與國際民族藥理學會Gunter Vollmer理事長等的貴賓們做開幕致詞。

中國醫藥大學說,《國際民族藥理學會》年會除邀請到衛生福利部黃怡超司長、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Gunter Vollmer教授、美國耶魯大學鄭永齊院士擔任大會的主題講座講者,有42位來自英國、德國、希臘、奧地利、義大利、美國、智利、南非、新加坡、韓國、日本、泰國、中國、印度等國際講者以及15位國內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的演講,透過線上與實體並行方式進行,討論的議題包括:台灣中醫藥發展、成分分析與品質控制、傳統醫藥新藥開發、傳統醫藥抗冠治療、天然藥物研究、傳統醫藥全球化法規、傳統藥物資源與生物科技、傳統醫藥資料庫與人工智慧應用、獸醫傳統醫藥、傳統醫藥養生藥膳、草藥與西藥交互作用、傳統醫藥產學合作、傳統醫藥臨床應用等主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