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凝思・天然-2025李憶含書畫藝術創作展」 在彰化生活美學館開展

圖片
  「凝思・天然-2025李憶含書畫藝術創作展」 在彰化生活美學館開展 展出畫家李憶含博士致歡迎詞 (本報訊) 「東方哲思的靜謐迴響…」水墨不僅是線條與色彩,更是心靈與哲思的對話。國際知名水墨藝術家李憶含的年度大展「凝思‧天然–2025書畫藝術創作展」,自即日起在彰化生活美學館盛大展出,展期持續至2026年1月11日,地點位於彰化生活美學館第一、二展覽室。本次展覽集結李憶含近年來的菁華作品共55件,透過濃淡相宜的墨韻與自由靈動的抽象意象,邀請所有觀者暫離塵囂,於筆墨之間感受東方藝術的深邃與寧靜。 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董事長張世良貴賓致詞 啓蒙老師蘇能雄、吳燈錫、彰化縣美術學會榮譽會長林煒鎮等致詞貴賓合影 體悟與啟發:館長盛讚藝術帶來的寧靜 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尹彙武在開幕現場指出,美學館內墨香氤氳,光影流轉,完美烘托出藝術家作品所蘊含的靜謐氛圍。他強調:「水墨藝術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承載文化根源與哲學思維。我們希望每位觀眾在欣賞作品時,都能感受到藝術所帶來的寧靜與深刻啟發,達成一場心靈的對話。」 出席部份嘉賓合影 尹彙武盛讚,出生於彰化花壇鄉的李憶含是當代水墨畫壇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他擁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的深厚學術背景,現任東方水墨藝術學會指導教授。其創作實力備受肯定,曾榮獲2007年佛光山國際藝術獎首獎、2009年中華文化傳播貢獻獎,並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南瀛美展與臺陽美展。 師生一起合影 藝術家的核心哲學:體時用中,靈活西東 李憶含以「丹青繪事,誠明藝道」作為其創作箴言,致力於將東方哲學精神與現代藝術語彙完美融合。他分享了自己的核心藝術哲學——「守經達權,變通會適」。 服務團隊一起合影 李憶含解釋道,所謂「體時」,是藝術家必須敏銳感知當代社會的脈動與精神;而「用中」,則是靈活運用中庸智慧與東方內省精神,將這些體悟轉化為創作能量。他透過此一哲學,將東方的靈性思維巧妙融入西方抽象技法,最終呈現出自由且充滿生命力的水墨意象。 開幕式現場(一) 「真正的水墨藝術,不只是單純的視覺呈現,更是心靈的體悟與哲學的延伸。」他期盼透過筆墨,讓觀者感受到生命中真、善、美的韻味。 開幕式現場(二) 55件作品深度探索:尋回心靈自然與真實 本次「凝思‧天然」展覽展出的55件作品,每一幅都是藝術家對靈性、智慧與文化根源的深度探索。展間內,觀眾將能見證李憶含多樣的創...

「東勢魯班鎖大玩家」活動圓滿落幕 親子同樂、文化加值,為東勢商圈帶來滿滿活力

圖片
  「東勢魯班鎖大玩家」活動圓滿落幕 親子同樂、文化加值,為東勢商圈帶來滿滿活力 (記者劉達運報導)    為串聯在地歷史與消費體驗,高效展現東勢山城獨特的文化觀光魅力,將傳統木藝結合觀光人潮,以木藝文化活動與親子同樂,為活絡商圈注入強勁動能;備受矚目的「東勢魯班鎖大玩家」活動,日前已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前廣場成功畫下句點。這場結合傳統工藝智慧與現代互動趣味的盛會,吸引了廣大親子家庭與各地遊客熱情參與,現場氣氛熱烈且充滿挑戰性,不僅為商圈帶來可觀的人潮效益,更深度彰顯了東勢地區結合深厚木藝文化底蘊與觀光發展的強勁潛力。 匠心獨運:魯班鎖傳承東勢木業精神 本次活動的核心主題——魯班鎖(亦稱榫卯鎖),不僅是極富挑戰性的木製益智玩具,更是中華匠藝智慧的經典象徵。這項主題完美呼應了東勢地區早期木業的鼎盛歷史,以及在地居民對巧聖仙師(木工行業祖師爺)的敬意與文化傳承。 活動精心規劃了上午與下午兩場刺激的挑戰賽。參賽者必須在限時五分鐘內完成魯班鎖的拆解與復原,考驗的不僅是個人的邏輯推理能力,更需要手腦高度協調。許多家庭以合作模式參賽,共同解鎖的畫面溫馨動人,讓親子在享受遊戲的同時,深刻體驗到傳統工藝的精妙與魅力。成功完成挑戰的參與者,可獲贈魯班鎖或東勢商圈限定的紀念品「東勢水餃鑰匙圈」,豐富的獎勵機制有效激發了遊客的排隊挑戰熱情。 創新行銷:刮刮樂成功導客,提升商圈買氣 活動的成功不僅止於廣場,更全面擴散至商圈的店家。東勢商圈理事長葉艾維指出,與主活動同步推出的「魯班鎖刮刮樂」成為帶動在地買氣的關鍵行銷策略。 葉理事長表示:「我們設計了創新的消費回饋機制:遊客只要在商圈會員店家消費達指定門檻,即可領取刮刮卡,一旦刮中便能立即兌換魯班鎖。這項策略成功將文化活動的人氣直接導流至實體消費,許多店家反映,活動期間人潮和營業額皆有顯著提升。」這證明了將文化體驗與創新的消費模式結合,能有效活絡地方經濟。 永續精神與性別平權:文化活動的多元價值 本次「東勢魯班鎖大玩家」不僅推廣傳統木藝文化,更融入了現代社會的多元價值觀。主辦單位積極響應永續環保理念,以數位看板與線上宣傳取代傳統紙本傳單,落實節能減碳。 此外,活動亦倡導性別平等觀念,透過鼓勵所有參與者親近傳統工藝、動手解謎,成功打破了傳統上對手作技藝的性別刻板印象。 「東勢魯班鎖大玩家」雖已圓滿落幕,但東勢木藝與客家...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發言爭議風波 台日中三角關係與地緣戰略風險分析

圖片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發言爭議風波 台日中三角關係與地緣戰略風險分析 (記者劉達運報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發言對「台灣有事」公開表態,若台海出事將行使「集體自衛權」,未料,中國外交官立即嗆聲要「斬首」,導致中日局勢緊張。前立委郭正亮警告,台灣不要介入日本與中國的爭端,否則將會受牽連。如果不聽他的警告,他保證台灣一定會連帶受害…台灣長期以來,習慣將國際政治事件,特別是涉及台日中的評論爭議,視為一齣「誰說錯話」或「誰得罪誰」的外交插曲。這種對外部發言的過度情緒化解讀,暴露了台灣在地緣戰略判斷上的一個致命盲點: 台灣往往將外國政治人物的發言,解讀為純粹的「友誼或敵意」,卻嚴重忽略了隱藏其下的國家安全與區域力量的冷酷算計。 若要有效應對日漸升溫的東亞局勢,台灣必須戒斷這種外交浪漫主義的幻覺。 真正決定台海未來走向的,從來不是一句評論,而是正在同步運作的三股戰略力量: 日本的戰略運用: 如何將台灣嵌入其區域安全升級的戰略架構中? 中國的戰略制約: 如何將日本納入未來台海衝突的對手清單? 美國的戰線整合: 如何將台海與南海視為印太安全體系中的同一條防線? 這些力量正在共同推動台日中三角關係,滑向一個結構性風險更高的十年。 日本「安全正常化」:台灣是其國防轉型的戰略燃料 每當日本政界出現涉台言論時,台灣內部總有聲音過度解讀其背後的「善意」。然而,但專業的戰略視角告訴我們: 日本政客的涉台言論,其核心效應永遠是服務日本自身的國家安全議程與國內政治需求,而非單純只是為了所謂的台灣利益。 日本正處於二戰後最大規模的國防轉型期:包括國防預算激增、解禁反擊能力、深度整合美日韓情報鏈,以及加速南西諸島的軍事化部署。 在這個脈絡中,「台海危機」將成為日本政客用來說服其選民、鄰國及國際社會接受軍事擴張的最強敘事工具。 因此,任何能強化「日本必須加速軍事升級」的論述,台灣都會被策略性地拿來闡述。這不是出於純粹的「友好」或「敵意」,而是一種冷靜的、利益導向的「策略性使用」。 台灣需要做的,不是批判或感謝,而是必須清晰認知:日本的涉台言論,永遠是以日本國家利益最大化為優先。 北京的戰略:將日本納入台海衝突的對手矩陣 部分台灣媒體常將中國對涉台言論的反擊,描述為「情緒性的過度反應」。其實這也是一種嚴重的誤判。 北京的反彈並非針對台灣本身,而是為了制約日本佈局台海的正...